過度期待讓"資優"小孩很快學會避免所有可能導致失敗的場景
- 耀 黃
- 2023年6月11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4月26日
發明智力測驗之後,大人開始著迷於測量小孩的智商,測驗高分的人通常被挑出來,貼上"資優"的標籤。問題是,不斷有研究顯示,這些標籤可能對小孩產生不力的影響。 在這群被冠上"資優"小孩中,高達50%開始喪失信心、表現欠佳,到最後是學業成績不如預期。他們沾沾自喜於"資優"的標籤,並用來建立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,同時伴隨著的是自我過度的成就期待:資優的人很聰明、資優的人不能失敗、資優的人必須樣樣都會、資優的人永遠必須有最高水準的表現。 這些過度期待讓"資優"小孩很快學會避免所有可能導致失敗的場景,只趨向那些保證成功的事情。因為只願意留在自己有把握的環境,成長被壓抑,創造力被扼殺。因為避免錯誤,因而自我設限,為了保護自己的標籤而妨礙繼續前進。 如果"錯誤"代表是小孩的知識或理解出現缺口,每次犯錯,心智模型就會自動更新,小孩可以在錯誤中學習到 : 覺察、分類、修正及自我干預。老師應當允許小孩在錯誤中學習,唯有放手,允許小孩獨立執行錯誤分析流程,才能創造出屬於孩子的全新觀點、概念與知識。

Comments